重磅发布|海创链“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银行业务中最复杂业务之一,在业务流程处理上涉及多个业务角色,同时这些角色之间的资金往来也很复杂。各层级企业间通过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实现利益共存,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成长,2005年规模在3万亿,而到了2016年整体规模已发展到12.6万亿,增长了4.2倍,2017至2020年这四年的增速始终保持在4.5%至5%左右。按照普华永道最新测算,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整体规模将持续增长,未来我国整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约15万亿。一是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远离核心企业的N级供应商和N级经销商的融资困难;二是在复杂的商业模式造成各成员角色相互间回款困难;三是票据造假、多重质押等风险,未建立各环节信息传递、共享机制。而区块链的技术安全功能包括数据操纵安全性,信息披露透明度,消息可追溯性等,这些安全功能点恰好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供应链融资中长期存在的不可控问题,并利用自身技术特性提升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
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均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并共享各自在该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各种交易——每个交易形成网络节点,节点信息在全网进行认定,物流信息通过GIS定位展现,资金信息通过回款信息的更新及时通知收款方与金融机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信息及时准确更新给交易双方以及金融机构,仓储监管信息通过数字化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以及提供质押融资的相关金融机构。二、使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每家公司的信用资格,重新设计信用系统。传统供应链融资架构中,过度依赖核心企业,流程模式为中心化模式。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征能够保证链条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完整和通畅,提升各个主体整体的信用资质,建立分布式的信用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将1+N 传统模式的供应链架构扩展到M+N 模式。让核心企业在整体供应链融资中比重下降,在整个业务链上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三、将区块链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提升全链的运营效率和风控等级。通过智能合约可提供项目立项、尽职调查、业务审批、保理协议/ 合同签约、账款登记及转让、贸易融资(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账款清算等保理业务全过程的应用服务,助力保理企业构建及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其获客、展业、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进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2017年12月20日,腾讯、有贝、华夏银行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在广东召开,以腾讯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首次公开亮相。与此同时,华夏银行对“星贝云链”提供了百亿级别的授信额度。值得一提的是,星贝云链是国内首家与银行战略合作共建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也是国内首个基于大健康产业构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星贝云链联合腾讯、华夏银行,三方集结各自的优势资源打通了供应链金融技术端、财富端、资产端和依托平台的应用场景。具体来说,腾讯方面提供区块链技术与星贝云链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腾讯区块链的共享账本和智能合约能力,保证资金流向可溯源、信息公开透明、信息多方共享。”腾讯区块链总经理蔡弋戈透露说。在大数据交易信用场景下,区块链在供应链交易场景中扮演资产确权、交易确认、记账、对账和清算的角色,同时,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能力,能有效规避作弊风险。而华夏银行提供了百亿级别的授信额度。对于华夏银行而言,这种依托于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将能有助于其将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于有前景的产业。“广东有贝入局供应链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独有的产业数据沉淀、高效的外部数据共享及丰富的产业资源、交易场景数据积累。”益邦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永杰透露。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经发生诸多改变。从过去的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连接不同财富端、供应链服务方、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的“N+1+N”模式,逐步进入到结合内嵌于平台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为线上化、协同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依托于大数据,内嵌区块链技术的新模式解决了商业社会最根本的交易信用问题。通过系统智能化分析、主动补充产业链流动性不足,以金融配置带动产业链流通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