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行业前景广阔,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将达到12.256万亿美元。但目前行业在技术和运营方面仍然比较落后,这是因为行业的分散性特点,导致整个物流过程透明度较低,没有任何一个参与方来主动承担重要责任。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物流行业的规范化、数字化提供新的思路。目前也出现了很多物流巨头区块链团队试水物流公链,能否找到技术与业务的结合点,能否拥有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价值,将成为判断一个区块链应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作为全国重要的主枢纽港,山东港口日照港借助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联合日照海关、日照银行及各相关方,对区块链技术做出快速反应,搭建起日照港物流区块链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展出口钢材全程监管业务和大商中心电子仓单业务,上链企业及企业上下游将业务信息如实上传,让企业由“自证”变为“他证”,不仅提升企业信用度,同时实现海关、日照银行对风险的精准把控,提升了办事效率。
IBM与马士基携手共建新型业务生态:TradeLens平台TradeLens 是马士基与 IBM 签署的合作协议的产物,为构建数字供应链奠定基础,该网络支持多个贸易伙伴开展合作,如发布和订阅事件数据,以便在不影响细节、隐私或其他保密权益的前提下制作统一的共享交易视图。TradeLens 支持参与国际贸易的多个利益相关方开展数字合作。托运方、海运承运人、货运代理人、港口和码头运营商、内陆运输商、海关当局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均可实时访问运输数据和运输单证(包括物联网和传感器数据),从而更高效地进行互动合作。
使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物流供应链之间的财务核算和物流追溯,可以将需要人工参与处理、消耗成本高昂、事物繁琐的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形成标准化、自动化和不可篡改的区块链物流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依靠区块链技术,能够真实可靠地记录和传递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可优化资源利用率、压缩中间环节、提升行业整体效率。

物流行业是个信用体系非常不健全的场景,行业的管理机构也鼓励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建立失信数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区块链可以承担多方合作的连接体,利用安全多方技术,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上报失信结果,供联盟体查询。此外,监管机构可以建立一套行业征信评级标准。物流行业信用评级标准需要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参与,通过智能合约编写评级算法,并发布到联盟链中,利用账本上真实的数据来计算评级结果。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产品进行溯源,将每一个产品的原物料供应商、完整加工工艺流程、品质信息、加工设备编号、制程负责人的信息等全部通过区块链上链,那么,整个供应链上的各单位就都可以清楚明晰地了解到货品生产的真实状况。在源头真实的情况下,区块链可以保证上链后的信息不可篡改。通过物联网设备和利益机制设计,可以大体上解决信息源的可信,比如引入第三方监管或者利益机构对数据进行检查再上链。区块链利用其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记录特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对供应链上的的商品可以实现从源头到生产再到运输直至交付的全程追溯。供应链体系的数据能够通过区块链进行追溯、存证,就会有信任的产生,之后便可以基于此做金融方面的事情。供应链金融作为典型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标的非标准的场景,与区块链技术有得天独厚的契合性。区块链技术支持供应链金融大多是以联盟链的形式进行,基于信息的不可篡改,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以及信用的分割流转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赋能。现阶段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应收账款,作为打通供应链金融多方主体的工具,区块链推动了各主体间的协作,更有利于对底层资产穿透式的监管,同时建立新的信用、资产评级体系,促进供应链金融ABS产品的发行。简单说,即通过区块链把核心企业在资金方的授信,根据应付账款发行为链上通证,之后根据真实的贸易链条将通证进行拆分向上支付,让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也能获得资金方的金融服务。区块链可以提供实名认证、电子签名、时间戳、存证和联盟链等功能,非常适合做电子合约的底层技术。而电子合约在物流场景下是一个基础设施,很多场景都需要电子合约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区块链电子签名赋能于物流行业,可以解决物流行业物流单据票据错配,管理繁琐、效率低下的等痛点。通过电子合同,进行货运协议、电子收货单据等协议的迅速、便捷、高效的签署,提高物流行业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迅速流通,从而提高企业在物流行业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