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金管局正探索代币化碳权发行交易

2025-09-1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司长随笔》中表示,香港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已处于亚洲领先地位,但要进一步巩固优势,除了扩大市场规模,更需提供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他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正通过 Ensemble 沙盒项目,探索将代币化技术应用于碳权的发行与交易,以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与深度。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Ensemble 旨在探索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创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其沙盒试验首阶段将涵盖传统金融资产与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领域,并聚焦包括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在内的四大主题。通过试验,金管局将验证代币化资产、代币化存款及批发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wCBDC)之间的技术互通性,并让业界参与者在真实业务场景中,进行端到端的代币化资产交易测试。



多个项目开始探索

随着气候变化议题持续升温,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理念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标准。作为环境权益的重要载体,碳资产正从合规工具逐步转变为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碳减排量及绿色电力收益权等的确权、交易与流通,成为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

目前,香港已有多个项目开始探索碳权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此前,Northern Trust 宣布加入 Ensemble,协助开发跨境数字碳信用交易的实验框架。该项目重点在于探索海外投资者如何顺畅接入香港市场上的代币化自愿碳信用额交易。Northern Trust 表示,将通过其全数字化平台,利用私人账本区块链技术,实现碳信用从发行、记录、转移到结算的端到端生命周期管理。

与此同时,渣打银行香港分行(SCBHK)也在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内开始探索,与万事达、Mox Bank 及 Libeara 合作,完成了一项概念验证(PoC)试点。该项目旨在探索通过 Libeara 代币化平台,将碳信用额进行代币化,并使用代币化存款进行结算,以验证其在运营效率与风险管理上的潜在优势。该方案未来有望让 Mox 客户直接在其电子钱包中持有和交易代币化碳信用额。

此外,香港碳贸易中心(HK Carbon Trading Centre)官网也表示,提供包括碳信用代币化在内的完整碳管理服务,进行透明交易并释放新的价值。

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碳信用是衡量温室气体减排或吸收量的重要工具,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通证化方式对碳信用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助于提升其流动性,加速其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应用。由于 Verra、Gold Standard 等传统碳信用签发平台的通证化规则尚在制定中,目前碳信用持有者可考虑先将碳信用所对应的权利进行间接通证化,作为过渡性方案。


专家建议完善机制

HashKey Tokenisation 首席执行官刘佳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指出,代币化技术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她以香港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为例,说明代币化债券能有效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及绿色建筑等项目。但她亦强调,绿色金融的发展应以商业可行性为前提,而非“为绿而绿”。目前碳信用额与碳代币虽广受关注,但要实现商业化,还需解决不同司法辖区的合规共识,以及碳资产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理解一致性问题。

台湾金融研训院资深研究员陈鸿达则认为,目前国际自愿性碳权体系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权威交易平台。统计显示,2019 年与 2020 年全球自愿性碳权核发量分别为 1.38 亿吨与 1.81 亿吨,但实际注销量仅为 7,000 万吨与 9,500 万吨,差距悬殊。除需求不足外,碳权的重复使用亦被认为是主因之一——部分企业购得碳权后宣称实现碳中和,却未注销而转售他人。

对此,陈鸿达建议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碳交易平台:“区块链交易记录不可篡改,可完整保存交易流程,确保碳权不可重复使用。企业若欲以碳权抵减碳费,必须取得交易所出具的注销证明,方能向主管机关申请抵减。”陈鸿达表示,虽然区块链并非唯一解决方案,但将碳权代币化并在链上交易确认已成为国际趋势。

例如,AirCarbon Exchange 与 Climate Impact X 两家位于新加坡的碳交易所,将来源多样的碳权按特性打包为不同代币,以供用户挑选,并借助分散式账本技术(DLT)提升交易效率与透明度,实现即时(T+0)交易与清算。再如 Toucan Protocol,通过将碳权加密货币化,使其一经注销便无法再次交易,有效杜绝重复使用问题。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中,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仅作分享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合法权利人所有。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金管局正探索代币化碳权发行交易
关注我们
微 信 号:hchchain
海 创 链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   18553219998

合作邮箱:   bp@hchchain.com

青岛蓝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路169号蓝色中心1号楼

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市闽侯高新区海西科技园网讯中心大厦B栋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9 @海创链HCH CHAIN.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057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