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金融浪潮中,香港正以独特的监管智慧推动虚拟资产市场合规化进程。近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联合发布《有关中介人的虚拟资产相关活动的补充联合通函》,明确允许持牌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虚拟资产质押服务,并优化多项发牌条件。这一政策突破标志着香港在Web3金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深度融合开辟了合规路径。
根据通函定义,“质押活动”指持牌法团或注册机构代客户锁定虚拟资产,通过权益证明(PoS)机制参与区块链协议验证并获取回报。这一服务此前因监管框架不明确而受限,此次“开闸”直接回应了市场对合规质押渠道的迫切需求。
尽管政策放宽,监管并未放松风险控制。中介机构需通过SFC持牌平台或本地注册认可财务机构维持独立账户操作,并履行双重披露义务:一是向客户明确质押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受限、价格波动等;二是向监管机构报备服务细节,包括质押资产类型、收益率及客户资质。例如,若客户质押的虚拟资产价格在锁定期内大幅下跌,中介机构需提前告知其可能面临的损失,并制定应急方案。
此次调整源于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快速成长。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集资总额近150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一,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30%,日均成交额突破2500亿港元。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对Web3生态的参与需求激增,但此前缺乏合规入口。SFC与金管局通过优化发牌条件,在促进市场活跃度与保障投资者权益间寻求平衡。
除质押服务外,通函在多个维度重构虚拟资产监管规则,形成“风险可控、创新有序”的生态体系。
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可通过持牌平台提供场外交易(OTC)服务,但需确保交易通过独立账户结算,并遵守反洗钱(AML)规定。这一调整为机构客户提供更灵活的交易选择,同时避免资金脱离监管视野。
客户使用虚拟资产认购或赎回投资产品(如ETF),或以实物资产兑换虚拟资产基金时,不再被视为提供交易服务。但中介机构需提前向监管报备,并确保资产来源合法。例如,某基金公司若允许客户用比特币认购其股票型基金,需证明比特币的合规持有记录。
针对机构专业投资者及合资格法团投资者,中介机构无需强制核查其净资产,亦无需就虚拟资产期货合约作出额外风险披露。此举旨在吸引更多机构资金入场,降低合规成本。
SFC与金管局透露,将于近期发布针对获批稳定币发行人的指引,明确2500万港元注册资本、1:1储备资产锚定及无条件赎回权等核心要求。这一框架若落地,将成为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全链条监管体系。
政策调整迅速引发市场响应。10月8日,纽交所上市加密交易平台Bullish宣布与德意志银行达成合作,后者将为其香港持牌业务提供法币存取、实时支付及虚拟会计解决方案。德意志银行商户解决方案主管Kilian Thalhammer表示,此次合作彰显了传统金融机构对香港Web3战略的认可。
据行业分析,质押服务的合规化将吸引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入场。以某持牌中介机构为例,其计划推出的质押产品年化收益率预计达8%-12%,远高于传统固收类产品,但要求客户质押资产市值不低于500万港元,且锁定期不少于6个月。
此次政策升级与香港整体金融战略一脉相承。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指出,香港正全力发展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及数字资产等新兴板块,目标构建“更具韧性、全面的金融生态系统”。2025年5月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及此次质押服务“开闸”,均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
香港与阿联酋证券商品委员会签署的基金互认备忘录,首次允许香港公募基金向中东零售投资者发售。此类跨境合作若与虚拟资产监管框架结合,可能催生锚定港元、人民币的稳定币产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支付创新。
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的联合通函,不仅为虚拟资产质押服务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更通过多维度的监管优化,构建起“风险可控、创新有序”的市场环境。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加速入场及全球监管协作的深化,香港有望在Web3时代巩固其作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为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此次政策调整的成效,将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执行力度及监管机构的动态适应能力。可以预见的是,香港的Web3战略已进入“深水区”,其每一步探索都将为全球数字金融监管提供重要范本。
合作电话: 18553219998
合作邮箱: bp@hchchain.com
青岛蓝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路169号蓝色中心1号楼
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市闽侯高新区海西科技园网讯中心大厦B栋
微信公众号